【吃米好還是吃麵好? 原來古代中醫這樣看】之一
強哥是一名上市櫃公司的業務經理,在德國的總公司服務了幾年,事業也蒸蒸日上。但一個人在外鄉久了也寂寞,畢竟月是故鄉圓嘛,一年半前便申請調回台灣,他實在想念極台灣的牛肉麵
與小籠包了。
但回台一年多,強哥發現自己體重不成比例地上升,除了大腹便便,關節也時常痠痛,且皮膚也越來越糟。來 #鍼還 治療關節痛跟皮膚後,阿銘師認為是「濕痺」,也就是體內濕氣太重導致的代謝異常。
強哥順口問:「阿銘師,我有什麼不能吃的嗎?」阿銘師側頭想一想:
「寒濕飲食大致有三類,
一、 冰的
二、 甜的,and
三、 ……麵粉類的食物……」
強哥驚呼:「哇靠! 沒聽過麵粉也會? 我多年來一直因在德國的習慣吃麵包為主食欸。」
阿銘師:「跟地區有關啦,你以前在德國還Ok,回來台灣就要開始注意啦……」
冰的與甜的容易致寒氣與痰濕,往往患者們理性上容易接受(情感上就不容易了😆),但麵食也被阿銘師列入,實在難以置信。
這邊想跟大家說個故事,讓大家稍微認識一下中醫本草學,來自啟發我甚多的 #神醫學姐,放心沒有枯燥的乾貨……
---------
之二 天性生藥性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95565221223107/posts/644109746368650/
之三 一方水土一方人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645734979539460&id=195565221223107
之四 順天應地 保命全形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648655765914048&id=195565221223107